才之人,韩爌早已经耳熟能详。
上古圣王舜帝固然以德治天下,但是犹有“惩奸佞,逐四凶”之举。
若是如今的“舜王”最终真落个上古圣王的贤名,那自己等人的举止究竟算个什么?
飞廉恶来为商尽忠,最后还不是落了个“助纣为虐”的恶名?
那何复哪里想得到身为四朝元老,两任首辅的韩爌心中竟然已经动摇?
他纠结了许久,终于把心一横道:“舜王势大,吾诚不能与之争锋也!”
“如今蒲州城早已经四面楚歌,愚夫蠢妇又多为所祸。”
“以吾计之,唯有趁其祭祀之时,派敢死之士,一举杀之,然后天下乃安,不知韩相以为如何?”
“这……”韩爌闻言一愣,心中不由计较道:若是其果为何复所杀,盖有运无命,天意如此罢了;若其果然逃过此劫,那定然是天命所归,人岂能胜天哉?
想到此处,原大明首辅韩爌不由笑道:“何太守果然好计谋、好胆略!”
“人常言: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既然何太守想置之死地而后生,我当为何太守壮行!”
祭(下)
祭祀,特别是大祀在古代有很多讲究。
一个是祀分四时,《礼记·王制》云:春曰礿,夏曰褅,秋曰尝,冬曰烝。
这四祀分别在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,四个正时的进行。
另一个是赶早不赶晚,正轨祭祀一般都在上午或者早上举行,不能放在下午或者晚上。
最后一个是祭祀之前,需要沐浴更衣,以示心诚。
这些复杂繁琐的礼节,张顺是半点不懂,甚至就连孙传庭、徐子渊等人也似懂非懂。
但是刚巧义军之中有一人正好专业对口,他便是老道士宋献策。
原来在明朝开国之初,明太祖朱元璋试图让儒生掌管祭祀。
结果发现大多数儒生都似懂非懂,不得其要。
无奈之下,朱元璋便试用精通祭祀乐舞的道士主管,结果一试之下出乎意料。
于是,在洪武十二年设立神乐观,重新恢复元末以来衰落的国家祭祀。
也正因为此,明代乐舞生、协律郎大多数都由道士担任,甚至有不少道士也因此担任太常寺官吏和礼部尚书等职。
也正是明代这一套独特的祭祀系统,让大多数道士潜心研究了祭祀的乐舞和礼仪。
那宋献策虽然是个野道士,多少也曾涉及过一些,是以懂得其中门道。
当然,张顺一不是天子,本来就有僭越之意;二来事出仓卒、条件简陋,故而一切从简从权。
第二天一大早,张顺早在侍书服侍下沐浴更衣,然后带领孙传庭、徐子渊、悟空及王锦衣一干人等前往蒲坂城,祭祀虞舜。
祭祀的流程也非常简单,不外乎众人就位以后,先是号角爆竹齐鸣,继而由张顺敬献高香,然而奉上三牲祭品,最有由张顺诵读孙传庭帮忙草拟的祭文。
文曰:
吾本山野之民,生而重瞳,身长八尺有奇,皆与圣王相类。
生平所愿,惟孝父母、悌兄弟而已。
不意天道失常,凶佞并起,天下屡遭兵戈、灾荒。
吾愤而揭竿,欲效法先王。
起元、恺,逐凶、佞,还天下一个太平。
及天下大治,吾愿去位归乡,为一农夫,与百姓共享太平。
此物此志,永矢勿谖。
皇天后土,实鉴临之。
呜呼,尚飨!
祭文既罢,本当有乐舞告祭。
仓促之下,义军哪里寻来乐舞?
后来经宋献策提议,干脆改成锣鼓齐鸣,将士舞戈,聊作替代之意。
结果,这乐舞还未开始,早急坏了一人。
你道这是何人?
不是别人,正是趁夜从蒲州城潜出的蒲州知州何复!
原来昨晚何复和原大明首辅韩爌商议已定,便决定亲率姬龙凤等人督参将郑嘉栋前来截杀“舜王”张顺。
那何复虽然不知道义军举行典礼的具体时间,但是大体流程他还算明白。
故而今天天一亮,早带领二三百精锐藏在蒲坂城中,伺机而动。
本来那何复正躲在不远处的房内,查看动向,结果一听到张顺这祭文,顿时气了个一佛出世、二佛升天。
你道为何?
原来张顺这祭文皆有所典,根据上古典籍所云,舜帝天生双瞳,身高八尺有奇,曾躬耕于历山。
又因为他能够对迫害、虐待自己的父亲瞽叟和兄弟象行孝悌,故而以德出名。
张顺这篇祭文生拉硬套,处处提点两人相同之处,就差直接搁自个脸上写了五个大字“吾乃舜帝也”,这让何复如何能忍?
≈lt;div style=≈ot;text-align:center;≈ot;≈gt;